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评论

【我们的节日·元宵】元宵味浓透出“文化自信”

时间:2021-03-01 来源:湛江文明网

  2月25日上午,正值元宵佳节前夕,湛江大道一标段二项目部在梁场为一线建设者送上节日的慰问,并把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送到工人们手上,让他们感受元宵佳节的温暖。(2月26日《湛江日报》)

  2月26日是元宵佳节,湛江各地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,除了吃汤圆、猜灯谜,一些地方和企业更是别出心裁,想出了许多元宵节新的“打开方式”,尤其是在今年“非必要不返乡”“就地过年”的倡导下,传统风俗更有温馨的滋味。例如,湛江大道一标段二项目部在梁场送慰问,把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送到了工人们手上;经开区请来空竹表演团队,为大家表演了抖空竹和舞龙,通过猜灯谜、“福照全家”等互动游戏让居民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。无论时代怎么变,新习俗始终在创新中丰富着传统文化的内涵,也因此让团圆有了更为幸福的感悟,让家国情怀有了更为温暖的厚度。

  司马迁在西汉时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,只称正月十五、正月半或月望,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。唐初又称上元,唐末才偶称元宵。宋以后也称灯夕。到了清朝,就另称灯节。宋代欧阳修《生查子》中有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佳句,孕育了“中国情人节”的浪漫情怀。过去提起元宵节,不过就是吃汤圆、看花灯,到了今天,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、气氛越来越浓,反映出的是湛江人“文化自信”越来越强。

  其实大家如果有细心留意,就会发现近年来传统节日的热度在湛江不断上升。比如冬至节气,大家会在朋友圈中送“安康”,朋友之间都会问上一句“吃饺子了吗”。而且,随着时代潮流变化,人们也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,例如重阳节古人多是登高、赏菊,如今不少“80后”“90后”湛江人更多把这一天当作孝亲敬老节,会给父母买礼物,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陪陪父母喝茶、逛街。这些新鲜变化,无不发映出传统节日人气越来越旺,越来越多湛江人爱上了“我们的节日”,从这些传统节日中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尤其是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庆节目,让这些节日更有亲切感。

  拥抱“我们的节日”,不断增强“文化自信”,需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街道社区等各方继续努力,把有湛江特色的非遗项目与传统节日元素深度融合,打造一批批新的“文化网红”“节庆网红”,让湛江元素、湛江文化走得更远、叫得更响。(湛江日报 叶舒云)

[责任编辑:何海清]
Baidu
map